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讲座回顾|徐国荣教授:名士风流何以“一往情深 ”

2025年06月12日  

2025年4月15日下午,暨南大学伟的国际1946bv官网博士生导师徐国荣教授做客“华商文化讲堂”,带来《名士风流何以“一往情深”》之讲座。讲座由我们副院长伍世昭教授主持,伟的国际1946bv官网五十余名师生参加。

徐教授首先引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一往情深”,指出其一开始并不表示男女之间的深深情感,其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篇“桓子野每闻清歌”条,是名士风流的表现。接着徐教授提到与桓子野同时并有交集的还有另一位名士即王羲之之子王子猷,其雪夜访戴而“乘兴而来,兴尽而去”的故事向来被视为魏晋名士风流之典范。徐教授重点分析了王子猷雪夜访戴的行为逻辑,表示王子猷与戴安道谈不上是朋友,王子猷是受到了雪夜、酒精、诗意的刺激而萌发访戴之“兴”,当其抵达戴之家门时,构成“兴”之条件已经不具备了,因此也就没有见戴的必要了。

为了加深大家对“名士风流”之印象,徐教授又详细讲解了《世说新语·简傲》篇记载的王子猷好竹的故事,但徐教授认为,桓子野要比王子猷更具名士风范,其每闻清歌而情难自己,即由清越悲怆之音引发的审美快感,不仅展现了彼时“以悲为美”的审美传统,同时也涉及到“名士风流”的本质特征。徐教授提到宗白华《〈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有一个精彩论述:“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以及冯友兰《论风流》将“玄心、洞见、妙赏、深情”作为构成魏晋名士风流的条件,并进一步解释道:“一往情深”也就是对宇宙万物、天地人生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且因为钟情,遂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持欣赏而非占有的心态,这正是审美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自由与超功利;如果不能“一往情深”,这些审美也就没有着落,也就不够名士的资格,自然也就不能说什么“名士风流”了。

徐教授进而强调,虽然魏晋名士们也有很多缺憾,甚至为人所诟病,但他们的深情,他们对美的追求与发现,在中国文化史上确实是个巨大的进步与贡献,且他们这种人格特质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关于后者,徐教授引用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才性与玄理》相关观点进行阐发,表示该书直接把魏晋名士风流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联系在一起,并概括魏晋名士人格特征即“唯显逸气而无所成”。

互动环节中,在场学生与徐教授展开了热烈交流,提出了“玄学与清谈的区别和联系”“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像魏晋名士那样保持对宇宙万物的深情”“魏晋玄学中的'无为而治’是否突破传统观念以及如何影响名士精神追求”等或学术性或实践性的问题,徐教授--进行了答复,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献继续探索学问。

讲座尾声,主持人伍世昭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徐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对我们当下生活有很大的启发,是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演讲,他也因此勉励学生:“全力以赴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就可以获得人格的超越”。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徐教授以严谨的学术逻辑、丰富的文献例证与贴近现实的解读,带领听众穿越千年,领略魏晋名士以深情为底色的精神世界,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精神与生命哲学提供了深刻启示,也给我们当下物质文明占主导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上一条:带着镜头去研学--短剧编导班的第二课堂 下一条:明星导师授课!新叙事X詹瑞文PIP表演大师工作坊正式揭牌!

关闭

©2025 伟德国际1946(bevictor)官方网站-Made In China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1号